木一侠

一个敬畏天地,酷爱山水,喜欢旅行,随手拍下看到的世界之Man。

 
   

住房的变迁史

木一侠子博客:

      1970年从湖南长沙外婆那里回到洛阳跟随父母一起生活,那个年代的住房都是单位分配,父母分得的是一间一楼朝北16平米两家一灶的房子,那栋房子还是50年代末建造的苏联式建筑,历经50多年直到去年才在旧房改造中扒掉要重建高层。一家人挤在这间房中生活好多年,最挤的时候是外婆带着妹妹从老家回到洛阳,一家六口人住在这间房里,记得家里有一个五斗柜,一个书柜,一张大床,一张上下床,晚上睡觉的时候在房子中间狭窄的空地还要支上一张帆布行军床。 

      家里有一个电子管的收音机和一个三五牌座钟放在五斗柜上。

      后来家里分得同一栋楼,同一个单元的三楼一套房,一大16平米,一小12平米,自己家里有了独立的11平米一家人可以在哪里吃饭的厨房,厕所也是独立的(一平米根本不配说是卫生间)。

      不过,那个年代,没有哪家哪户装神马防盗门防盗窗的,一楼之上的家庭则几乎都有像现在的防盗窗横架在窗户外,主要是用来养花和冬季堆放一些食品,天然大冰箱嘛。

      再后来,自己16岁的那年,家里又分得一间作为配间的12平米房子,自己一个人住在那间房子里,一年的努力后考上了大学,直到后来参加工作和结婚都是在这家房子居住。

      结婚一年后,自己在工作单位第一次分到住房。也是老式苏联建筑,一套有四间房子,住三户人家,小小的公用厨房和小小的公用厕所,公用厨房小到每家只能放一个炉子和一个案板。自己分得的是三楼朝西有一个小小晾台的16平米房间。那时候分房是按资格和资历排队,同一年毕业的大学生按报到先后顺序排队,同一天报到的按年龄大小排队,这样自己就在那一年分到单位的34人中荣幸地排在第一号,这个第一号一直到分配住房年代的结束才结束他的历史。这间有晾台且朝西的住房真正是东凉夏暖,那个年代没有空调,夏天靠电风扇降温,冬天要生炉火取暖,儿子就是住在这间房子时出生的。虽然生活条件与现在相比差的很远,但在那个年代有那么一间房子,足以有资格和条件感到幸福。

      住了不到两年的时间,自己第二次分得也是四间住三户的类似结构的住房,但这次是二楼朝南的两间12平米房子,尽管还是冬生炉火夏吹电扇,但冬夏的日子比前面的房子好过多啦。一家三口住上两间房,那个年代简直是一件足以自豪和被羡慕的事情。

      又住了不到两年的时间,自己第三次分得与单位一墙之隔的家属院的房子。这套房子尽管还是旧房、两房且是一楼,五家两个公用厕所,但是首次拥有自己的独立厨房,最开心的是有暖气和一个长长的大晾台。在这间住房里,第一次装上家庭电话。

      前面的住房都是单位家属区的旧房,每家每户都很拥挤,这样一来,楼道和走廊便成为大家公用放杂物的地方,蜂窝煤、破东烂西的杂物,晚上还有自行车将楼道堵得只能过个人。

      在这里住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后,第四次分到房子也是第一次分到二楼两室一厅的新房。这次是以购买的形式分到新房,也是隶属于机械工业部的原单位进入企业集团前的最后一次分房。这次的住房不仅有暖气也是家里第一次装上空调,那个时候住上新房的感觉似乎是一辈子就住在这里也满足了。

      十三年后,再一次住上新房。这次的新房是商品房,位于洛浦公园北侧,高层建筑,四室两厅的房间宽敞明亮,眼前的洛河碧波荡漾,远处龙门西山清晰可见。室外小区绿树成荫,空气清新,金鱼悠闲自在游弋在池塘中。

      此生可能是真的永远定居在此了。

      住房的变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,也是人生和命运的真实写照。


 

评论
热度(5)
 

© 木一侠 | Powered by LOFTER